年前尾牙,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酒後一席「用蘋果(與三星)手機的是王八蛋」話,力挺國貨之光hTC,結果引發不少爭議與討論,支持、吐槽者皆有。從美國的蘋果、韓國的三星及樂金、台灣的hTC,甚至大陸的華為、中興各有擁護者,彼此殺作一團,顯然,現在的「民族產業」已經是以智慧手機為中心的移動裝置。但「民族大義」與「國貨之光」卻是一個永遠難解、無解的結。
回顧智慧手機成為科技產業重心的歷史,二○○七年一月九日─歷史是該記得這天─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在開發者大會中公布第一代的iPhone,許多蘋果迷回想那天,仍有血脈賁張的感覺。他說:「每隔一段時間,世上總會出現一樣革命性產品,一舉改變所有事情。」接著他說:「今天,我們將一口氣介紹三項革命性產品,第一項是有觸控功能的寬螢幕iPod,第二項是一支革命性行動電話;第三項則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網路通訊設備。」最後他說「我們要給大家的不是三項產品,而是一個整合性產品,我們叫它iPhone」。半年後的六月廿九日iPhone正式上市。
六年後回望當年,「革命性產品」一詞,iPhone實當之無愧,它改變了「所有事情」。它改變世人看待行動電話的態度,手機不再是一個通話裝置而已,它是一個安裝通訊軟體的電腦,它同時也是播放音樂、玩遊戲、拍照、導航、上網、解決日常所有事情的中樞裝置。它也改變社會習慣,「低頭族」成了全球最大的族群,任何三人以上的集會,就如召開一場小型的「3C研討會」,大家交換使用心得技巧。餐桌禮儀也變了,上菜後先拍照再上傳成為「基本禮儀」。許多人也不再為其PC升級,甚至不再打開他的PC,所有事情都在智慧型移動裝置上解決。
當然,產業結構更因此為之丕變;配合二○一○年推出的平板iPad,重擊並改變了全球科技產業,它敲響了PC的喪鐘,原本以PC為重心的科技產業正式進入「後PC時代」,台灣科技業者的困境、諾基亞與黑莓機盛世的終結、日本大型消費電子廠商的沒落、微軟與英特爾的「斯人獨憔悴」,甚至谷歌、三星與高通新霸權的崛起─當然,還有蘋果一度拿下全球市值最高企業的寶座,可以說全都是導因於此。
看了這段全球科技產業丕變的歷史,再看國內科技產業,台灣近年的「民族產業」是以PC為重心的科技產業。但從iPhone到iPad帶動的移動裝置風潮,讓台灣科技產業被打趴,能夠挺住者,主要還是乘著這股蘋果及移動裝置風潮而起的廠商,如蘋果最大代工廠鴻海、觸控產業的辰鴻等、鏡頭大廠大立光等,當然,還有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。至於舊PC廠,除了華碩在調整與創新上拿出成績而能維持榮景外,其餘廠商景況實在讓人憂慮,為PC產業量身訂作的標準型DRAM,算是被淘汰出局,面板是「苦撐待變」。
而這次「民族大義」爭端的核心廠商、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,其自創品牌hTC在全球打出一片天,堪稱台灣之光;但隨著全球市場激烈的競逐,宏達電也出現大起大落之勢,股價由高點的一千三百元滑落至不到三百元,甚至一度引發「政府是否該援救宏達電」的討論,到近期才逐漸回穩。但從宏達電的狂飆興起到衰落,再到目前的回穩,政府作了什麼?答案是:沒有,一件都沒有,啥事都沒作。hTC的狂飆,固然是有大環境因素,但宏達電拿出好產品,才是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的主因;衰落的原因也無它,競爭力下滑、產品線混亂、品牌經營不力,甚至產品出問題。回穩則是因其重拾競爭力、拿出好產品蝴蝶機贏回市場。
因此,在全球競爭的市場上,企業最重要的還是本身的競爭力,這遠比政府的扶植政策更重要、更關鍵;當然,更別提想靠虛幻的「民族大義」保有市場;畢竟,如嚴凱泰如此「愛用國貨」者,幾稀。更何況,一年要出貨三、四千萬支以上才活得下去的手機大廠,如果缺乏全球競爭力,就算全台二千三百萬人都用其手機,hTC還是活不了!
或許,有些科技業者會說韓國三星是靠政府幫助才有今日─包括寬鬆的貸款、壓低的匯率;但實際觀察,三星的成長乃至席捲全球,來自其十年生聚教訓、許多大手筆的長期投資所培養出的競爭力,如今,三星甚至已被公認是對「蘋果世紀」的最大威脅了。在看完熱鬧有餘、深度不足、更有點脫離現實的手機「民族大義」爭端後,回歸產品競爭力、品牌經營力,才是永續經營的唯一正道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Eyes Like Blank Discs - The Guardian's Steven Poole On George Orwell's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.